本文转自:扬州日报
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暨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在扬举行
旅游遇上非遗,玩出不一样的“文化味”
唐兵展示活字印刷技艺。 肖为 摄
赵红妹展示扬州剪纸技艺。
通讯员 运投轩 记者 肖为
9月10日至9月12日,全省文化和旅游市场服务质量提升活动暨文明旅游宣传活动在扬州举行。11日的活动现场,扬州西园成了“非遗展示体验地”,扬州剪纸、雕版印刷、刺绣、簪花制作等非遗项目同步亮相。
“印”出墨香传千年
历史上的扬州,是文献中最早明确记载出现雕版印刷的地区之一。千余年来,历代扬州雕版印刷艺人薪火相传,制作出众多精美雅致的雕版印刷品。
活动现场,扬州非遗珍宝馆委派的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活字印刷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唐兵,蘸取墨汁,在印版上刷墨、铺纸施压,待纸张干透后,揭下便是一页完整的印品,墨香透过宣纸弥漫开来,这便是扬州雕版印刷独有的“墨香记忆”。
2009年9月,由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牵头,联合南京金陵刻经处、四川德格印经院代表中国申报的中国雕版印刷技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如今的扬州,是我国保存雕版印刷技艺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城市。延续千年的扬州雕版印刷技艺,更是中华文脉得以薪火相传的重要载体。它以刀为笔、以木为纸、以墨为魂,在方寸之间镌刻历史,在千年时光里留存墨香。
“剪”出文明与诗意
不同于北方剪纸的豪放粗犷,扬州剪纸以“纤细秀丽、玲珑剔透”闻名,素有“剪纸界水墨画”的美誉。现场,中国剪纸博物馆派出的扬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剪纸)代表性传承人赵红妹,用一把剪刀、数张彩纸,把“扬州风情”剪进了无数人的心坎里。
一把剪刀游走间,瘦西湖的亭台、琼花的瓣蕊、大运河的水纹,都能在红纸上“活”起来。活动现场,赵红妹就像是“行走的扬州剪纸教科书”:她取一张红纸,指尖翻飞折叠,剪刀如灵蛇穿梭,不过数十秒,一片“琼花瓣”便轻盈“绽”在纸上;再换张纸,寥寥十余刀,瘦西湖“五亭桥”的翘角、桥洞的圆弧便精准呈现,仿佛把一汪湖水都“剪”进了纸间。
这场活动,更是一次“文明旅游”的生动课堂。“就像剪纸要‘惜纸爱纸’,我们游览景区时,也要爱护文物、轻声慢步。文旅服务质量的提升,既靠非遗这样的‘软实力’,也靠大家文明出行的‘自觉力’。”工作人员一边展示剪纸里的扬州文化,一边递上《文明旅游手册》。
当扬州剪纸的“美”,与文明旅游的“善” 交织,文旅市场的温度,就在这样的互动中悄然升温。
双融配资-炒股的杠杆平台-我要配资官网-a股如何加杠杆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